2013年11月6日

練習



去年暑假和姊姊的家中衣櫥大整頓,處理掉好幾箱的衣服,對於偌大且離家之後很少使用的房間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清爽,之後陸續在生活中實踐了斷捨離的哲學。最近因為台中鳥籠的東西開始感覺擁擠(住在鳥籠裡,高度的收納技巧是必要的),趁著完整的週末把小房間整理一番,送走和改造一些衣服,重新安排空間讓東西一目了然、便於拿取使用,要搬家也會比較容易。

其實是一種人生的練習。

練習未來結婚之後的持家。相對於那些年輕的夫妻,老天爺讓我在等待的時間中事先練習好,避免婚後適應期的混亂。(那麼成為我另一半的人會很幸福喲!)

也在與人的相處中練習。在不喜歡的工作中練習忍辱、練習超脫;在愛情的困頓中練習爭吵、練習包容、練習跨越、練習樂觀......。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雖然過程中有痛苦、有失落。我一定會幸福。

2013年11月5日

個人風格


好像是到了台中生活以後,才漸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思考「個人風格」這件事。

喜歡的居家風格從日雜、鄉村慢慢摸索研究,閱讀、蒐集了很多資料。如果給我一間房子,現在的我會把loft、recycled & handmade、natural & simple結合,打造一間充滿時間感卻又明亮、乾淨的空間。現在就只欠東風------錢------啦!(笑)

像這樣的風格

穿衣風格比較好辦,一件衣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還在能力所及的範圍。說起來是個很節儉的人,很多衣服從小穿到現在(「因為也沒什麼長大:p),這兩年才慢慢處理掉一些破舊的、過時的、不適合的衣服,讓不太大的衣櫃裡剩下一些好搭的基本款和有特色的款式,更重要的是,漸漸突破以前保守而固定的搭配,發現新的排列組合可以很好看或很特別。常常被媽媽唸「不要太省啊!偶爾也去買件新衣服吧!」的我也不是不喜歡買衣服,只是去夜市或百貨公司逛了一圈往往空手而回,畢竟我不喜歡趕流行、跟大家一起穿「制服」;比較喜歡個人工作室設計的衣服,常常讓人眼睛一亮,而且絕不撞衫,但價位相對也高一點。

真正好的東西、可以長久的東西,值得花多一點的錢購買,這是我漸漸培養出的價值觀,在生活用品上亦然。在能力範圍之內,我會沈住氣等待好東西,也會在看到好東西時毫不猶豫,因為我相信只有少少的東西、但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價值的人,比擁有一大堆用不到的東西更富有、更幸福。

功成名就


今早看見的一則消息引發了一些感想。

偶爾會看見自己認識的人成了「名人」或當官,通常心裡會伴隨著一種失去什麼的感受,如果和那個朋友還不錯的話。

一起去印度而熟稔的朋友、在美國因一場盛大聚會而認識的臺灣人(不熟)、聽說本來從事社會運動的朋友的朋友(不只一位,都不熟),如今都在政府或半官方機構擔任要職。然後這些本來在社運場合、在其作品中開砲針砭的人說話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或變得安靜。

這又讓我想到最近上映的「看見臺灣」(我還沒有看過),在一堆感動聲中開始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其中一篇評論這麼說:「『看見台灣』強化了我們相信的台灣是被哪些產業所破壞的,這是我們所看見的台灣。強化了我們對生計經濟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是有等級之分的。所以「高科技」污染在片中以一句話帶過,五輕、六輕等等石化工業在這個「看見」中消失。......片尾出現了一連串高科技公司的贊助,我當然就知是怎麼回事了。

我腦海中突然浮出「拿人手短」、「既得利益者」這些字眼,雖然不一定貼切或正確,但喊著土地正義的人私底下或後來也在台北投資房地產、 換了位置也換腦袋的真實例子屢見不鮮,在一個染缸中要有多大的抗拒力才能繼續做自己?

2013年8月26日

奇妙一日


過去幾天身體和心情的狀況讓我常常哭著入睡、咳嗽醒來、一夜輾轉。

身體有三處不舒服,但中午必須帶同事運動(因為我已經不小心放了她們幾次鴿子),所以早上先請同事幫我訂便當。當我虛弱又期待地去領便當,同事才忽然想起什麼:「啊!忘了訂妳的便當!」唯一的選擇是去員工餐廳買個點心止飢。

下午跟朋友談我對A這件事的感受,他卻因另一件事B對我發脾氣。摸摸鼻子,不再爭論,因為知道他不太會控制情緒,希望有一天他能夠瞭解遷怒於身邊的人無助於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提早一小時下班去看中醫,公車繞了一個小時,然後又等了兩小時才輪到我。醫生幽幽的一句話讓我心頭一驚(但我表現得跟他一樣淡定),他果然和其他醫生有不同見解(最近總共看了四個醫生......),認為這咳嗽不是感冒引起,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去看心理醫生......。稍後想起了「蝸牛食堂」這部電影,女主角因為情傷而失去言語能力原來是有可能的。

沒有適合的公車,猶豫著要不要走一小時的路回家,身體和心裡其實不想這麼做。附近陰暗偏僻,打算到亮一點的地方坐下來等,再度確認一次,意外發現公車三分鐘以後會到。遇到親切有趣能帶給別人溫度的司機。

九點才隨便吃了點東西,沒什麼食慾,一切都是為了「飯後」要吃藥。


隔天起床,有一種活過來的感覺。從生病到重生,外表看不出來,但自己很清楚身體內在的變化,好像被關上的開關又打開了。

2013年8月19日

低潮


有種不停往下掉的感覺。

想起曾經遇見的一個人,對生命有著一樣的熱情、默契絕佳,對我很好,改變了許多我對人生的想法,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三百六十度大轉變。若不是好友曾經有和相識多年的靈魂伴侶結婚、後來因對方像中邪般改變而離異的遭遇,我也不相信天底下會有這種事。

愈來愈感到寂寞。親朋好友忙於家庭小孩或個人生涯,曾經愛我的人不知道去了哪裡,最近邀約朋友做的事得到的都是負面回應,心裡感到沮喪和無力。開始思索愛與在乎是什麼。

看到一篇短文,敘述著一個人在群體中缺席以為大家會找他,但沒有人注意到他的不在場,於是他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我也發現臉書上說的話頂多搏得幾個讚,但真正在乎自己的感受的寥寥可數(而且他們不會按讚,會以其他方法給予實質的回饋),也許就這樣慢慢脫離對臉書的依賴吧,應該不會有人察覺。

其實心裡對人事物的看法因為這幾年的一些經歷而(被)改變。小時候不期待長大,希望活到二十歲就好,不知不覺跨過二十歲之後,以為只要像孩子一樣單純善良、對認為對的事都全力以赴就會得到幸福,也總會遇見一個把我當成平凡人但又欣賞我的特別的人,然後一起好好過生活、一起把彼此的好加乘、再一起把好傳給下一代。

但事實是,一直沒遇到有相近視野和共同方向的人,只談了幾場失敗的感情,消耗掉很多的精神和青春。如今三十五歲的我,生小孩的目標遙遙無期。

現在連有個人分享第一手見聞和喜怒哀樂這樣的小小心願都好難實現。如果幸福可以換取,我願意不惜代價去交換。

2013年5月24日

媽媽友的故事


意外看了一部本來沒有興趣的日劇,意外覺得好看,也看到很多人生的縮影。

「媽媽友」是日本特殊的社會現象,一群家庭主婦(少數是上班族)因為孩子一起上幼稚園而產生連結,互相交換情報、閒聊八卦,背後卻因著整個大社會的壓力(為了小學的入學考試就要補習、和同儕競爭)和某些人性的黑暗面相互勾心鬥角。一開始對那種極端的、負面的情節很不適應,漸漸瞭解這些問題的確是存在的,幸好劇情朝著光明面走,讓人糾結的心情得以舒緩。


五個家庭,五個互相交錯的故事。最陰暗的安野一家夫妻兩人各自因為兒時創傷而走不出來,讓我深深覺得精神上的暴力遠比肢體的暴力更恐怖,也印證了最近在看的一本心理療癒的書。年輕的進藤媽媽愛慕虛榮,成天散播謠言、搬弄是非,充分表現了扭曲的價值觀,女主角對她說的一句「與其想著如何讓人不幸,不如想想如何讓自己幸福」讓我很有共鳴。本宮媽媽是典型上流社會的代表,大明星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有非常壓抑的內心,也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著孩子。利華子又是一種女強人的典型,看起來的模範家庭在她的「掌控」下早已暗藏危機,不願承認自己的弱點和失敗讓她連先生的外遇都得假裝不在乎,和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真像。沒有心機的女主角侑子無端捲入這些媽媽們的戰爭,被誤會、被挑撥、被嫉妒,我有過一些類似經驗,所以某些心情感同身受,這家人的夫妻和親子關係(一家人彼此之間都是坦誠的好朋友)是我喜歡的,也是努力的目標。

一直覺得,孩子是父母的明鏡,往往可以反映出父母本身和之間的問題,有時候做父母的把太多自身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時候父母本身的言行潛移默化了孩子,有時候孩子承受了很多父母無法化解的情緒和衝突。這可能產生幾種結果,一種是內化到心裡,變成孩子未來面對關係時無法跨越的障礙(療癒書中所提到的童年創傷),一種是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像是去霸凌別人,還有一種是以各種形式爆發出來(幼兒的承受度是很低的)。最後一種還算是比較好的,就像劇中的孩子都哭了,這些讓人心疼的淚水也提醒了家長她們的問題。

整部戲處理了夫妻、親子、朋友之間的很多問題,但是其實人生有許多的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人的太執著和鑽牛角尖所造成,也就是「想不開」,我偶爾也會如此,所以正面思考和放下真的非常重要。

2013年3月27日

起跑點


這幾年,深切感受到,每個人在各方面的起跑點都不同。

我很幸運在語言、節奏、烹飪這些方面有一點天份,因此在相關領域比別人輕鬆一些,不必花費太多力氣。不過,如果要求自己達到專業水準,還是得很努力才行。

在健康方面,我遠遠的輸在起跑點,這一點我自己非常清楚。很多人都問我,看我這麼注重飲食和養生,為什麼身體並沒有比他們好?殊不知,老天爺賜給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人可以日夜顛倒、隨便亂吃,卻壯得像頭牛(至少看起來是這樣,以後會怎麼樣很難說);如果我這樣揮霍自己僅有的資本、惡搞自己的身體,恐怕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如今我還需要更努力,比別人多很多倍。

一般想要家庭、孩子的人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整天抱怨孩子讓她們多麼忙碌和掛心,而我在感情上狠狠跌了幾跤之後,轉頭看仍舊是自己一個人。我還沒有放棄當媽媽的想法,所以在起跑點遠遠落後之外,必須更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可以生育、有體力照顧家庭。因為是自己的選擇,再辛苦都要堅持。

在經濟上也是。

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人生,心裡有一些想法想去實踐,可是礙於現實必須暫緩。「沒有背景、沒有關係就不能實現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嗎?」有時候會這麼想。別人用錢、用關係可以輕鬆解決的事,我只能一步一腳印,自己摸索、自己想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忙」(引用那些無法理解的人的話:p),找房子、形成企劃、製作滿意的產品都要花很多時間、會經歷很多挫折,而且沒有過來人和合夥人可以討論。我很羨慕那些有長輩金援、有另一半或男朋友全力支持的人(精神支持有時候比財力更重要,我已經很感謝家人不限制和阻止我了),可是沒有這些也只好摸摸鼻子繼續努力囉。

換個角度想,我應該要對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每一分一毫的收入和累積,都是辛苦換來的。

2013年3月21日

白日夢?


身邊堆了愈來愈多關於「家」的書。邊看邊做著我的「白日夢」。

白日夢不只在白天,更貼切的說,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想像。

一般人想要的豪宅並不吸引我,超大坪數、華麗現代感不是我的菜,我想要溫暖的「junk style」,像歐洲鄉間的生活:
  • 有塊空地可以種植東西,大一點就種幾棵樹,小一點就種花草、蔬果和香料;
  • 家具以老東西為主體,但要整潔、協調,能自己動手做或改造的盡量自己來;
  • 有足夠的收納空間,家裡不要雜亂擁擠;
  • 良好的採光和通風讓陽光和空氣可以進來,不需要依賴空調;
  • 最好有可以泡澡、放鬆身心的浴缸;
  • 工作室和廚房是最重要的。工作室裡有一張木頭大工作桌,羊毛、布料、種實等各種素材和工具各得其所,讓我可以專心、放心地創作。廚房希望是開放式的、有中島的,有適切的(展示性)收納空間讓收藏的鍋具、廚房用品各有歸屬,不僅能好好做菜、做點心,也讓親友可以參與或在料理的同時能和親友互動。 
  這樣的改造也不錯(網路圖片)

來個浴缸吧!(網路圖片)


 在這樣的廚房做菜心情會很好(網路圖片)

目前的生活空間太侷促,有許多的將就,也有許多可以好好改進但我無能為力的地方。很棒的鍋子、生活用品、裝飾品只能先找地方塞、不見天日,它們也跟我一樣,希望早日找到歸屬的地方。

2013年3月18日

價值



我發現,最近幾乎把新聞媒體「掃版」的幾則新聞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錢」。

一直無法理解為了錢可以做出任何事的心態。有一天,當這些坐擁一大堆錢和財產的人死了,他們能夠把身外物全部帶到另一個世界嗎?即使如秦始皇、埃及皇室奢華的陵墓,其中的金銀財寶往往也只能留在那裡、或被盜走。

殺人滅口太極端,被錢財牽著走的例子卻看過不少。我常常想問他們:你們認為錢財可以買到幸福嗎?還是覺得錢財勝於一切,包括家庭、關係、生活品質等等?有個朋友和她先生名下各有幾棟台北精華區的房子(他們的年薪都是一般上班族的好幾倍),可是夫妻「不太熟」,各自以工作為重心,久久見一次面,「家庭生活」只有在長輩和孩子面前才會出現,共同話題是「買房」(我個人覺得他們比較像是某個買房社團的夥伴>_<)。

有一堆豪宅卻沒有一個「家」,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是難以置信、本末倒置的。以我現在的狀況,除非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一起努力,否則這輩子再怎麼省吃儉用也買不起那個朋友的任何一棟房子。但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我的財產價值多少,而是生活是不是達到自己要求的品質。

每個人的價值觀畢竟不同。

這些年從國外到國內,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台灣人似乎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在乎身外之物、更不在乎那些看不到或摸不到的事物。 除了上述財產優於夫妻關係並非特例,工作先於健康、名利重於生活也是普遍的現象。是不是整體的政經狀況造成台灣人有較多的「不安全感」呢?

同樣令我不解的,是想要買房子的我面臨的困境。臺灣地狹人稠、生育率愈來愈低,但是房子愈蓋愈多,尤其是高樓大廈取代了原本各有特色的平房或透天厝。蓋房遠遠超過居住的需要,所以空屋率很高,然而買得起的人還是不停地買,其中還不乏中國的資本讓房市炒得更快、更熱烈;而一般的上班族漸漸被拋在另一個極端,好像只能等待房市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很可惜的是,不管我買不買得起,許多珍貴的老房子是再也無法重現了,留下的是一幢幢醜陋的龐然大物。如果能像歐洲國家一樣愛物惜物,把整個城市的古老建物保存下來,讓人們好好生活其中,該有多好!

2013年2月8日

心安



拖了一年的國際電話,終於完成。

生命中的大小事,有的自己就能完成,有的得靠他人和老天爺的幫忙。近來我學會對自己不那麼嚴苛,無論結局如何,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盡力,然後交給老天爺。

看了醫生、清空了冰箱、完成了作品集和羊毛氈生活小物、送了出版計畫,可以安心過年了。難得的年假沒有去哪裡人擠人的計畫,打算在家好好整理東西(實踐「斷捨離」愈來愈有心得,也愈來愈上手)、在年夜飯和回娘家聚餐中分享幾道年菜,許下所有遭受不公平對待的人們都能好好生活的新年願望,然後準備好面對未來的心情。

說到年菜,幾個月前就有想法,想做幾道料理給大家吃。這幾天辦公室瘋狂團購(好像要鬧饑荒一樣),我幾乎都沒跟進,一位超級資深的同事直言「妳們沒在煮的不需要」,我笑笑,誰說我沒在煮呢?我只是不喜歡買太多放到不新鮮、喜歡煮給值得的人吃呀。

2013年2月4日

I'm back


我回來了。


三天看完一部日劇,從頭哭到尾,讓我睡不飽又帶著腫腫的眼睛去上班 :p。其實這部戲並不催淚,卻把我的故事活生生搬上螢幕,那些赤裸裸的現實和內心的掙扎,說不出口的、他人不瞭解的,都在編劇的筆下一一浮現。

只是人生並沒有因為有所共鳴而釋懷,也還沒走到happy ending,它提醒了我那些一直在逃避、假裝不存在的事物,從來沒有消失過,時間是最血淋淋的證明,除了樂觀面對別無他法。

正好前幾天重重地跌了一跤,痛的感覺還在。這也提醒了我不要再為別人的人生掛心,也許他們喜歡的人生和價值觀和我相反,也許他們不想做任何改變。

感覺得到痛、爬得起來,是好的。想哭的時候,就在人前努力微笑吧;感到孤單的時候,如果不能跳舞就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