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

尋找自然


最近想去撿拾秋天的果實和種子,也想挖一些經過大自然培育的土壤回來種花(因為花市賣的培養土太貧瘠),繞了一圈,發現如此簡單的事在這個城市好難!

上網搜尋,大家都推薦大坑,聽說有機會撿到殼斗科的果實,但我不喜歡大坑附近的感覺,攤販、土雞城、紊亂、不自然,所以暫不考慮,另外找到了未曾探訪的太平。太平卻和大坑一樣充滿人為的痕跡,植被多是單調的次生林,換句話說,整座山已經被人換過一層衣服了,缺乏原生林的層次和生命力,讓我好失望。

而泥土呢?生活圈都被水泥和柏油覆蓋,看不到一畦的土壤,就算公園綠地也都鋪上草皮、整整齊齊、植物不時(而且不合時令地)被修剪,只好回北部載了一包花園裡堆肥過的土。

記得有一次,工作的地方(外面有一大片的人工綠地)開了一片月桃花,期待她結成一串串果實的時候能撿(剪)回幾枝,不料花還沒謝植物全被砍頭了,剩下一堆受了傷的、毫無美感的枝條,讓我好難過。那些我最喜歡趴在地上看、綠油油的小苔蘚也常被成片刮除,比起鮮艷的外來種或園藝種,她們才是最美的風景!這卻是一個以自然科學為名的社教機構會做的事。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經歷過「和大自然為伍」的年代,小時候溪圳、菜園、未開發的荒地就是我們的遊樂場,可惜住家附近的稻田、菜園現在全成了道路和建築,而森林要到很遠很高的山上才能遇到、綠地都是人工的。現在居住的城市,因為執政者只看得到近利、只在乎經濟發展,讓我們生活在一個離自然很遠也缺乏文化的地方。如果能乘著時光機到數十年、數百年以後再回來,看看未來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應該可以大聲地替子孫譴責這些千古罪人。

2012年10月23日

小轉彎


自從莫名其妙調了工作的單位,也莫名其妙的很適應,因為現在的生活「正常」許多,讓我能夠重新拾起那些被迫暫時停擺的計畫和夢想。

歷經幾個極端的老闆的磨練(有總是放手把事情交給我的,也有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不肯放手的),現在(有點無聊)的工作對我來說還算簡單。不需要花太多腦力的事情我可以很有效率地完成,大部分的時間留給需要思考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

所以開始繼續寫書、申請計畫、籌備新生涯,這些事都需要大量的腦力,所以需要足夠的放鬆和轉換才能持續下去。幸好下班以後還有一些自己的時間。可以好好閱讀、好好做菜、好好散步、好好運動、好好陪伴親友、有一些能夠好好沈靜的空白,是一種幸福。


床頭放了一疊的書,有設計的、開店或成立工作室的、建造一個家的、食物的(不只是食譜,還有書寫味覺和嗅覺的記憶)、手作的、文學的、植物的、社會企業的、旅行的......,雖然睡前時間很短,總是很快就有睡意,但總要看點東西才覺得踏實。

依舊忙碌,但不再是單純為了別人瞎忙,而能夠選擇性地忙,而且忙得充實。雖然工作內容仍是「for others, not for myself」,但總是一份過得去的收入;也曾有一些賺外快的機會,但為了彌補過去幾年在情感和工作上受委屈的自己,還是輕鬆點過生活吧。

2012年10月15日

百衲被


一件從十歲蓋到現在的薄被(我一直叫它「地鼠被」,現在仔細看才發現圖案是海豹媽媽背著兩隻小海豹正在料理馬鈴薯......),除了出國的那幾年,一直陪伴著我。即使破了好幾次,仍捨不得丟。

每次破了,總是幾分掙扎,在丟與留之間。最後都選擇縫補它。

剛開始破一點點,直接用針線縫起來就好了,後來布變薄了、脆弱了,破起來都是整條、整片,只好找布來拼貼。這次找到一塊現成的紅點點布,搭配起來很相稱,另有一種美感。


讓我想到了「百衲被」。

2012年9月7日

好姊姊


我們家有兩個很棒的姊姊,一個是Mumu,一個是我的姊姊。

Mumu對兩位弟弟超好,出門會時時掛念著他們,和Yoyo視訊可以講到沒完沒了,有糖果、有小禮物一定多帶兩份,自己沒有沒關係,但一定不能讓弟弟們因此吵架。他們的爸媽或長輩忙的時候,她會幫忙照顧弟弟,儼然像個小媽媽。


小時候常和姊姊吵架,分隔兩地之後就懂得珍惜了,因為隨著年紀漸長,見面並不容易。即使自己忙得分身乏術,她也會中肯地、理性地、沉穩地給我意見。不過我最佩服她的是同時扮演好許多角色,像是媽媽、像是媳婦、還有其他。現代人要帶三個孩子並不容易,況且這三個孩子分屬不同的年齡層,所以同時要煩惱老大的課業和興趣培養(而且快進入青春期了)、老二的人際適應以及老三學習使用馬桶。把一個五口之家從德國搬回臺灣更是超級大工程,所以她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婦,而是超人型家庭主婦。身上有許多重擔,她卻鮮少抱怨,我看得出她的壓力,有時候真希望能為她分擔一些什麼。

2012年9月5日

第一志願


高中和大學念的都是別人眼中的第一志願,而我只是順其自然,沒有特別花心力。

出社會多年以後,才漸漸確定自己的「第一志願」,不是名校、不是高薪、不是社會地位,而是「當家庭主婦」(而且我對自己很有自信)。不過,你們也知道,如果把家庭主婦分類,我應該是閒不下來的那種(雅姬!?)。

2012年9月2日

孩子


在還沒有受到主流教育的型塑前
孩子的創意無限、膽識無限
他們常常說出讓大人為之驚嘆的哲理
(莫非是我們家孩子特別有智慧!?)

雖然,孩子偶爾會變身成為小惡魔
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是天使

正因如此
當大人與長輩的親子關係不好
他們是最好的潤滑劑
當夫妻或成人自己有無法面對的問題
他們卻成了最好的藉口

要做一個尊重孩子的好大人
不要讓他們背負大人自己應該要負的責任

2012年8月19日

some changes


最近的生活有一些改變,有大的,有小的。

想念的小禾們回來了,回家的頻率增加,做事的動力也多一些。

工作內容調整,或許是好事,至少(在我還沒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好人家、做自己很想做的事之前),不喜歡的部份能減少就是好事。所以準備換辦公室了,好久以前就做好準備,可以重新打造一個自己的小天地。出獄(冤獄)之後也許開始有週休二日,可以做一些一直好想做的事。

不得不的忙碌暫歇,終於能夠把自己浸在一個氛圍裡,一種創作的、規劃的氛圍,伴著一堆書和背景音樂。然後書的落版單很自然地生出來了。

持續大刀闊斧的物質整頓計畫,愈來愈感到得心應手,也愈來愈清楚自己要留下什麼(有形的和無形的)。

如果我理想的狀態是九十分,經過這些改變,或許從二十分變成了五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