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媽媽友的故事


意外看了一部本來沒有興趣的日劇,意外覺得好看,也看到很多人生的縮影。

「媽媽友」是日本特殊的社會現象,一群家庭主婦(少數是上班族)因為孩子一起上幼稚園而產生連結,互相交換情報、閒聊八卦,背後卻因著整個大社會的壓力(為了小學的入學考試就要補習、和同儕競爭)和某些人性的黑暗面相互勾心鬥角。一開始對那種極端的、負面的情節很不適應,漸漸瞭解這些問題的確是存在的,幸好劇情朝著光明面走,讓人糾結的心情得以舒緩。


五個家庭,五個互相交錯的故事。最陰暗的安野一家夫妻兩人各自因為兒時創傷而走不出來,讓我深深覺得精神上的暴力遠比肢體的暴力更恐怖,也印證了最近在看的一本心理療癒的書。年輕的進藤媽媽愛慕虛榮,成天散播謠言、搬弄是非,充分表現了扭曲的價值觀,女主角對她說的一句「與其想著如何讓人不幸,不如想想如何讓自己幸福」讓我很有共鳴。本宮媽媽是典型上流社會的代表,大明星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有非常壓抑的內心,也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著孩子。利華子又是一種女強人的典型,看起來的模範家庭在她的「掌控」下早已暗藏危機,不願承認自己的弱點和失敗讓她連先生的外遇都得假裝不在乎,和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真像。沒有心機的女主角侑子無端捲入這些媽媽們的戰爭,被誤會、被挑撥、被嫉妒,我有過一些類似經驗,所以某些心情感同身受,這家人的夫妻和親子關係(一家人彼此之間都是坦誠的好朋友)是我喜歡的,也是努力的目標。

一直覺得,孩子是父母的明鏡,往往可以反映出父母本身和之間的問題,有時候做父母的把太多自身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時候父母本身的言行潛移默化了孩子,有時候孩子承受了很多父母無法化解的情緒和衝突。這可能產生幾種結果,一種是內化到心裡,變成孩子未來面對關係時無法跨越的障礙(療癒書中所提到的童年創傷),一種是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像是去霸凌別人,還有一種是以各種形式爆發出來(幼兒的承受度是很低的)。最後一種還算是比較好的,就像劇中的孩子都哭了,這些讓人心疼的淚水也提醒了家長她們的問題。

整部戲處理了夫妻、親子、朋友之間的很多問題,但是其實人生有許多的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人的太執著和鑽牛角尖所造成,也就是「想不開」,我偶爾也會如此,所以正面思考和放下真的非常重要。